劉禹 記者王春
冠生園集團是一家擁有102年歷史的傳統食品制造國有企業,最深入人心的產品除了蜂蜜,就是大白兔奶糖。
2012年初,冠生園的食品制造業務被剝離,企業的核心資產只剩下廠房和辦公大樓及對外投資股權。這對于一個傳統制造企業而言,簡直是晴天霹靂。危急關頭,是靠著收房租殘喘度日,還是痛苦轉型?冠生園一度陷入生死危機。
5年過去,如今的冠生園集團已經走上轉型的道路,成為一家綜合性資產運營企業,它的關鍵詞是“互聯網?金融?創新?實踐”。
擁有多家創客空間的螞蟻計劃主打教育創新,旗下的“雙創團隊”產生了大量的“互聯網+教育”崗位。成立僅兩年,就已經服務了上千名創客,直接和間接為青年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。螞蟻計劃和高橋政府共同打造的螞蟻創客小鎮,通過市場運作政府資源,解決雙創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。
3月21日正值螞蟻2周年慶,冠生園和螞蟻計劃達成戰略合作,希望通過教育這一主題,激發出食品行業的“互聯網+”新項目、新崗位。雙方計劃從食品這個細分行業切入,共同冠名建立雙創基地、雙創基金、眾創學院。
食品、教育、互聯網、金融、雙創,看似毫不相關的主題,卻在浦東高橋鎮有機結合到一起。
和螞蟻計劃的合作,能否成為冠生園進一步轉型的新動力?冠生園加上背后光明集團的大食品帝國,能為互聯網+教育帶來怎樣的活力?
互聯網金融造血升級
百年老品牌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最寶貴的財富,沒了品牌,冠生園能干什么?收租子?互聯網新經濟時代,冠生園面對的是即將被大火車遠遠甩在身后的迷茫與不安。
另一方面,數字時代的變革大張旗鼓。一切似乎都在變化,用戶需求在變,銷售渠道在變,甚至商業模式本身也在變。
對于傳統行業的國有企業而言,要么轉型,要么死。
作為冠生園的新一代掌門人,萬黎峻不只想當一個收租者,他想要講述的故事更為遠大。萬黎峻想嘗試打造一個“互聯網金融園區”。
從食品到互聯網金融,冠生園的招牌能否發揮效用?
“‘冠生園’三個字不只是品牌,而是一種‘字號’。”萬黎峻認為,冠生園百年發展中有著不變的精神,“一個是服務精神,還有一個就是創新精神。”他相信這些精神超越產品,內化為進軍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動力。
從0開始,冠生園秉持服務和創新精神,讓自己重新適應時代。
2014年開始,冠生園涉水互聯網金融和創新創業。
新閘路總部門口,招牌換成了“冠生園互聯網金融園區”,并于2015年在園區內開辟了800平方米的空間,依托光明集團多元化、國際化產業背景,建設“夢創空間”創業孵化器。到2016年底,累計開展“夢創28”大型投融資路演交流活動18期,線下活動50余場,千余人參與,每場均有創業導師和投資嘉賓出席。服務創新創業人才300余人,匯聚優秀項目、投資方、第三方專家平臺。
在大步邁進互聯網金融的同時,萬黎峻也在思考:冠生園做眾創空間的初衷是什么?是為了趕潮流嗎?絕不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