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澤市牡丹區釀造廠,其前身是1928年創立的醬菜作坊“汪德泰”。1959年,由集體轉為國營,建立了醬菜、豆制品、腌菜、半成品、食醋、醬油生產車間。1981年,在山東省質量檢查評比中,二級醬油獲全省第一名,食醋并列全省第二名。1983年,被山東省商業廳命名為“六好企業”。1985年,更名為菏澤市釀造廠。
2004年,牡丹區釀造廠廠區被市、區兩級政府開發。2005年在菏鄄路東征地20畝開始新建廠房,2006年一個布局合理、環境優雅、建筑面積近萬平方米的新廠竣工投產。新建的菏澤市牡丹區釀造廠,年生產甜醬400噸、麻辣醬100噸、醬菜250噸、腌菜500噸、豆腐乳8000缸。
目前,公司主要產品有醬油、食醋、醬類、醬腌菜、豆制品、麻辣醬六大類幾十個品種。產品質量達標,并已獲得QS認證、市場準入證。潤香齋二級醬油、醬什錦絲醬菜在全省評比中曾榮獲第一名、省優產品,二級食醋為第二名;醬油已連續16年為市級免檢產品。2000年,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質量信得過單位;2002年,市消費者協會授予菏澤市牡丹區釀造廠“無欺詐、講誠信”單位。
歷史發展
菏澤市牡丹區釀造廠,其前身是老字號醬菜作坊“汪德泰”,店主汪明光,聊城人,1928年落腳菏澤,憑著自己在家時所學手藝,一家人干起了醬菜做坊,店名字號“汪德泰”,店址在菏澤市區東方紅大街西段。
1930年,汪明光與劉文合(劉家)、史志升等聯合入股發展,取店名是“文盛合”。店址兩處,一處在八一街東關體育場,占場10畝,生產醬菜;另一處在宋東街,生產醬油、醋。1955年屬于消費聯社,1956年公私合營后,汪明光等人的房產店鋪、生產工具以及其它物品作價合營。1964年擴大生產規模,將城里三處集中搬遷到青年路建起新廠,占地五十余畝,廠名菏澤醬菜園。
此時醬菜園生產品種繁多,名聲響譽盛遠,也是菏澤唯一得生產調味品企業。最為紅火時,每到春節,東水馬龍,人來人往,川流不息,全市各個蔬菜門市、各鄉鎮供銷社、生活網點都銷售該廠產品,時常供不應求。
公司產品——“潤香齋”甜面醬、醬什錦絲、醬油……
甜面醬是一種別具風味調味料,尤其在北方極為普遍。牡丹區醬菜廠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廠,一直沿用一代一代老師傅傳授下來的老技法生產甜面醬,清朝就在菏澤負有盛名,解放后老師傅就在牡丹區醬菜廠傳授技藝,在此基礎上打造的“潤香齋”品牌,現已成為山東老字號,腌制的醬什錦絲在全省評比中榮獲第一名。逢年過節,老百姓只要一提到打醬油醋、吃咸菜、要甜面醬,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青年路上的菏澤老醬菜廠。
甜面醬制作工藝——歷久而彌新的老手藝
“潤香齋”甜面醬,在制作中選用的是魯西南優質小麥面粉作原料,從選料、洗滌、浸漬、蒸煮、冷切、種曲、制曲、入缸、加鹽水、發酵、曬制、翻攪、后熟、過濾、成品,大體要經過十幾道工序。
五月不曬醬,六月曬不上。制作“潤香齋”甜面醬,需要好天氣和特定的溫度才能發酵和曬制。谷雨過后,立夏來臨,艷陽高照,制醬師傅便忙碌起來。熱氣騰騰的饅頭出鍋,冷卻后切成碎狀,放置草席上,并均勻播種米曲霉。這樣制得面曲,也叫作饅頭曲。
將饅頭曲放入發酵池內,鏟平壓實,使其自然升溫到45——50℃。制作甜面醬,加鹽必不可少,老百姓說的“瞎了鹽壞了醬”就是這個道理。加入熱鹽水后混合均勻,面層再用制鹽鋪滿,放進大缸中發酵,在日光下曬制。待發酵醬醅成熟,制醬師傅次日翻一次缸,3天后再翻一次缸,以后每天都要翻攪2——3次醬液,使其上下溫度保持均勻一致。
經過5個月的曬制,甜面醬成熟。到那時,制醬師傅再把醬液過一遍細籮,濾掉雜質,秋天就生產出色澤金黃、口味甜膩、醇香鮮美、下鍋不糊的“潤香齋”甜面醬成品了。
今后,公司會秉承“綠色環保,無添加劑,純糧釀造”的生產理念,堅持“質量為本,信譽至上”的原則,以“您的身體健康,是我們最大的心愿”為宗旨,借助“百年老字號”的品牌效應,不斷開拓創新,研發新產品,擴大企業經營規模。